乐秋乡:“生态果”变“致富果”
青梅熟了,生活也甜了。时下,走进乐秋乡麻栗村委会,成片葱郁的梅林映入眼帘,黄中带绿的青梅挂满了枝头。梅林里,只见农户们忙碌地身影,他们一会儿爬到树上用细长的竹竿将青梅挑落,一会儿在树下拾着梅子。颗颗青梅坠地,发出淅沥的声响,地上硕果累累,勾勒出一幅麻栗村的“梅”好景象。
经过多年的种植,村里的青梅由2012年的65亩发展到现在的5156亩,覆盖了全村98%以上的农户,大多数村民有了属于自己的青梅小果园。如今有成效的青梅面积已达2168亩,可实现产值200多万元。青梅已逐渐成了麻栗村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展开全文
麻栗村种植的大多是胭脂梅,因果皮成熟时呈暗红色,黄澄红润略带青色如胭脂,故俗称胭脂梅。采摘的胭脂梅可以做雕梅、果茶、果酒、果脯、酵素等。胭脂梅与其他梅子不同的是,它的皮更薄、果核更小、果肉柔软、甜味鲜美。“麻栗村的青梅大多是套种在核桃地、茶地里,今年青梅均价在2元/公斤左右,电筛出来的6元/公斤,手摘个头大的则卖到4元/公斤,青梅的采摘周期在25-26天左右。种植出来的青梅也会有人直接来收购,或者就卖给当地的加工厂。”麻栗村党总支书记吴文锋介绍到。
“青梅种植简单,管理容易,成效也较好。我家现在种了5亩,都挂果了,今年产量预计在9吨左右,估计能卖2万元呢!”正在采摘青梅的村民杨家荣高兴地说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采摘好的青梅会有人直接到村里收购,梅农们用摩托车载着一袋袋青梅到村口交易,打包好的青梅堆满了收购商的车。“虽然今年的青梅产量相比上年少,但今年的个头更大、品质也更好,拉出去外地老板也喜欢,今年在麻栗预计能收购100万斤左右。”收购青梅的李老板说到。
近年来,乐秋乡千方百计谋产业,着力打造县城的“菜篮子”、水果基地,建成“山地果蔬示范乡”,通过产业基地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利益分红等方式,有效带动农民实现增收,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如今,青梅已成为当地农户的“致富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通讯员 杨国华(乐秋乡)
编辑 罗琳菲 责编 沈嘉彦 赵倩
审核 白家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