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铁饭碗”也有合同工,看着像公务员,其实并不是!
很多人都说,进了体制内的大门,意味着有了“编制”。其实这种说法不准确,看似在公务员部门上班的人,不一定都有编制,还有很多属于“合同制”的岗位。
这些被认为是“公务人员”的职位,有哪些区别?老王跟大家聊聊。
1、内外勤辅警
这段时间各地区的辅警岗位招聘也开启了。辅警的内勤、外勤岗位都属于“合同制”的范畴,岗位本身是没有编制的,这块和正式的警察有一定的区别。报考辅警的要求比较低,普遍学历达到高中、高中以上就能够报考了,专业上则是更为宽泛。
从事辅警工作,想要转为编制的话,只能是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正式上岗。除此之外,少部分地区支持定向招录,这块的名额是比较少的,而且选拔要求很高,看重工龄、个人表现等,想转正还是有一定难度。
2、大学生村官
第二个职位大家肯定也听说过,那就是“大学生村官”。这个岗位不属于公务员的范畴,在服务期内是没有编制的。这几年招的很少了,工作类型有点类似于乡镇公务员的工作,但是是没有编制的。
展开全文
在服务期之间,有五险,每天也是出入政府单位工作,看着像公务员,其实并无编制。只是说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能享受到一些考编的政策优惠。
3、三支一扶人员
三支一扶岗位每年上半年开启招录,招的人很多,岗位也多,包括医疗、学校、政府单位都有用人需求。但是这类型岗位也是合同制的形式,服务期较短,在1-2年左右,不具备编制。
在服务期当中发放的是生活补贴,平时接触的工作内容也跟编制岗位人员类似,不过收入这块要低一点。在服务期满了之后,有些地区支持转为正式编制人员,有些地区还是要通过考试入编。只是说三支一扶人员在考试上入编机会更大一些。
现在不管是编制还是非编制岗位,整体的竞争都比较大。在上半年的招考过程当中,需要考生注意区分岗位属性,筛选合适自己的岗位进行报考。
文末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