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原 | 《易经说什么》之 西南得朋
《易经》主题是商周之变,《易经》的文字皆非向壁而造的泛泛之谈,而是都有具体的现实内容;本文通过西南得朋,来看看《易经》作者的世界观。
目录:
(一)西南
(二)得朋
(三)西南得朋
(一)西南
《山海经》天倾西北,女娲氏古道热肠,采石补天又造人;
《红楼梦》地陷东南,甄英莲祸起元宵,冯渊薛蟠夏金桂;
西北和东南这两个重要的方向,在《易经》里却没有位置。
因为《易经》作者的方向感,只有西南和东北。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只要西南出现,一定很好,只要东北出现,一定不好,这是毫不掩饰的地域歧视。
西南,不是今天的云贵川,东北,也不是今天的东三省。
西南是沣镐,岐山,关中,文王,羌人部落和三星堆;
东北是朝歌,安阳,天商,帝辛,箕子朝鲜和孤竹国。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天下格局。
展开全文
从东北到西南,恰好是中国二三阶梯分界的大致方向,胡焕庸线的东西两侧,分布着中国最适合建都的城市:西安,洛阳和北京。
和这个方向垂直的东南方向,则集中了中国最以偏安而闻名的城市:南京,杭州和绍兴。
(二)得朋
得朋,是得到朋友,也是得到利益。
贝壳是古代的货币,朋字是两串贝壳串起来。
《损》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益》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
十朋之龟,是一大笔钱才能买到的乌龟,大邑商政府采购名单中的常见消耗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夫子虽然不是个财迷,但是看到钱也很愉快。
有钱可为朋,没钱可为友。
(三)西南得朋
朋有两个解释,所以西南得朋也有两个解释:
其一:西南的羌人是我们周人的朋友,可以团结起来一起打商人。
文王和姜子牙,一个姓姬,一个姜姓;一般认为,姜姓之姜和羌人之羌,只是性别的差异。
其二,周人在西南也可以找到贝壳,可以从容破解商人自恃垄断东方平原而对周人采取的经济封锁和贸易战。
这其实是个颇有意思的地理问题。
对于中原而言,关中看似闭塞,其实可以联通世界。
关中穿越秦岭峡谷就是汉中,汉中有汉水,沿着汉水可达襄阳,进而到达武汉,汇入长江,然后直达东海。
武汉黄陂的盘龙城是商人的要塞,防备的也许就是周人。
东南沿海有吴国,开国首领吴泰伯是周文王的大伯。大伯和二伯出远门不仅仅是让小侄子将来当王,他们是去开辟第二战场。西安和苏州,已经悄悄地联合起来,对安阳形成了C形包围圈。
当自信的商王在念叨,我生不有命在天之时,周公则不露声色地写道: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先夏历史 原创作品 齐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