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的九大误区,你都了解吗?

Connor 元宇宙概念股 2023-02-02 128 0

第一大误区:不看持仓,只看基金名字猜测其行业

大多数基金持仓范围跟名字都是类似的,但总有一小部分不走寻常路。并不是说这些基金就不好,只不过要看好它的持仓是否是你想要的。比如,信达澳银新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没半毛钱关系,其实它是个科技基,其中还有部分5G新基建的概念。

第二大误区:持有的行业基金为同一行业,或混合基持仓相似

都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于是看好医疗,你就买了五六支医疗基金。看好科技,就把所有科技细分的各板块全都买一遍。上涨行情还好,但在下跌行情时,你会发现持仓的基金根本无法对冲风险,都在一起下跌。

展开全文

如果你发现你的基金在震荡行情里总是同涨同跌,就要考虑一下有没有这种情况了。而混合基金的挑选,也是要粗略看一下持仓股或持仓板块的比例。比如下图的万家行业优选和万家经济新动能,都是好基金,可是看看前十大持仓基本都差不多,毕竟是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

第三大误区:追涨杀跌,对自己所持的基金期望值过高

新手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追涨杀跌和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开始下跌就想卖出,看着排行榜上其他涨幅好的基金眼馋。其实除非你买的是不太应该碰的板块(比如煤炭,钢铁等太冷门的板块),不管你买的是冷门还是热门,跌多了就会涨,涨多了就会跌,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可总有很多人只盯着排行榜靠前的基金去买,永远在追涨杀跌,殊不知它的涨幅已经是过去式了,而你手里的,说不定就是现在正处于低位的潜力股。而追涨,如果在你不会看板块技术面的情况下,大多数时候的追涨,都会使你回吐收益甚至买在山顶的高位。

第四大误区:完全看基金平台推荐买基金

不能说平台推荐的就是错的,很多时候推荐的也都是好基金,可怎么就跌了呢?很简单,平台推荐的,大多都是最近涨的多的,那必然是处于高估值阶段的,跌的概率自然更高。比如去年有一段时间银行涨的好,就给你推银行,说是把握低估值大盘上涨动力,于是买了之后,银行在低位震荡了几个月也不见起色。这时我们才发现银行大多数时候都是低估值的;再后来今年二月中旬开始推荐科技,说是把握科技主线行情。可是好景不长,涨了没几天就开始大跌几十个点。

第五大误区:不注意看买卖规则

不管你在哪个平台买基金,一定要点击“基金—详情—买卖规则”,了解一下手续费。比如,同样是食品饮料类,两只基金买卖手续费差别很大。如果你发现这两只基金涨跌幅差别不大,那自然要选短时间内方便止盈卖出的。而同一只基金,其A类和C类费率一般也是不同的,A类相对来讲适合长期,C类适合短期。

第六大误区:基金数量太多太杂

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当然是对的,但有时拆分过多过细,即所谓的“开养鸡场”,看什么都想买,也会出现对冲过度收益过低,以及顾此失彼管不过来的情况。对于资金量不多的投资者,行业基金里桑尼建议配置一下主流的科技,医药,消费,大金融四个板块就可以了,只配置混合基的话,也不建议超过五六只;即使资金量较多的人,行业基金和混合基的个数也不宜超过十只。

第七大误区:震荡行情中逢跌就买,在相似点位区间耗尽所有资金

很多新手从追涨杀跌中汲取经验,变为了不追涨,逢跌买,这样一来,单边下跌行情或上涨行情还好,碰到震荡行情,真的容易在来回震荡中不知不觉推高了仓位,而持仓成本并没有下降。

第八大误区:看到基金不断上涨,总想着能继续涨,忘了要止盈

很多时候我们计划好的,涨到多少就卖,但真涨到位的时候,很多人就不舍得卖了,老想着多涨点再卖,直到有一天开始下跌,结果不断回吐收益。桑尼建议到了心理预期一定要坚决止盈,无论你是清仓,还是分批止盈,无论卖出之后是涨了还是跌了都无所谓。浮盈并且能落袋为安的,才是自己真正赚到的钱。

第九大误区:仓位控制不好,要么激进满仓干,要么完全清仓防守

我觉得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完全可取的。资金面,消息面,技术面,都可以成为预判市场的理由,但预判永远只是预判,市场经常会走出意料之外的走势,这也是我们敬畏市场的理由。要保持合适的仓位,让自己在下跌和上涨中都能淡然应对。

素材来源:今日头条桑尼先生的理财工作室、百家号、微博 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普通人积累财富的10个小技巧,值得收藏

创出历史新高的三只基金,你买了吗?

20只热搜基金大点评

年年赚钱的16只基金

市场盘整阶段,还要不要坚持定投?

6只基金创出新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20只热搜基金一一点评

十万块钱买基金,一个月能有三千块钱收益吗?

近3个月表现出色的十只基金,你买了哪只?

普通人积累财富的10个小技巧,值得收藏

创出历史新高的三只基金,你买了吗?

20只热搜基金大点评

年年赚钱的16只基金

市场盘整阶段,还要不要坚持定投?

6只基金创出新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20只热搜基金一一点评

十万块钱买基金,一个月能有三千块钱收益吗?

近3个月表现出色的十只基金,你买了哪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