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为何比造车还火?
“养老产业胜过房地产,要比造车还要火。”朋友对此感兴趣,写过这方面的书,研究报告,战略定位,理念思路,市场需求,未来方向,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其实就是养老房产。
撰文/颜光明
《隐入尘烟》下架。引起反响。看来原因不止是返贫,还有对希望的无望。有人说这部电影太苦了,也有人说太真实了。这是“日常提炼的电影,电影还原了日常。” 编导如是说。
我不怀疑,就像二十余年前看到一本《一个人的村庄》时的心情,因为我正在新疆行走。在我的理解中,对弱小生命的尊重,给卑微者留一下点空间,这是人生启悟的开始。
这不起眼的电影为何被热议?原因是“消费苦难”,也是一支“清醒剂”。尽管我不同意这些说法,但苦难和悲凉在日常中无法避免,也回避不了,常常因形成反差触动最柔软的地方,激起恻隐之心。
比如,去医院,就不忍病人的折磨,面对无奈的病痛,尤其是老弱者,在无助下的煎熬,看不惯保安对患者的恶恨,以及医生对病人的冷漠(言语的冰凉),没有家属陪伴的可怜和孤独。这样的日常,如果放大了看,那些弱小而卑微的群体没有尊严,如同蝼蚁般在呻吟。谁也不愿看到或经历。置身其中,祈祷改善已几成奢望……
节前,去郊外一家养老院探视。门口告示,疫情封闭。门卫在里面玩手机。敲开窗户,门卫戴上口照,呵斥道:你没看到不准探视!我说找人。不接待!一股捩气扑面而来,砰的一声拉上窗。心凉了半截。心想,用这样的人看门,在这里还能养老?我有一位朋友很后悔地对我说过,他把老母亲送到养老院是一生最大的过错(老人不久就走了)。如今的“敬(养)老院”和“老年公寓”,良莠不齐,诸多不堪,仔细了解,一言难尽。当然也有高级养老院(五星级),那是精致的“鸟笼”。
“养老产业胜过房地产,要比造车还要火。”朋友对此感兴趣,写过这方面的书,研究报告,战略定位,理念思路,市场需求,未来方向,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其实就是养老房产。圈一块地,租一幢楼,找几个护工和看门的,在招几个退休的廉价医护人员,联系一二家医院,一个养老机构就办起来了,还以“慈善”为名,炒作一番,博得名声。不过,网上有一个段子很讽刺:“养老比养猪划算”,一语中的,戳破天机。
这就让人无语。为何?《隐入尘烟》尽管悲惨,还尚有一丝念想可存(爱和良知),而养老院里流露出来的视频和传闻,尤其是疫情期间不少非于疫情走了的老人那才唏嘘不已的寒心。邻居出高薪请专人看护高堂,却伤心地诉我,不料反而让老人过早地走了。原来是看护不细心,只顾自己看电视,让老人摔了一跤。最后留给家人的是永远抹不去的愧疚和悲痛。
见急诊室门口停着一排残疾车,以为是方便病人,上前问,起步十块。出租车不让进,残疾车占山为王。看了有点滑稽,这算什么?交规规定,残疾车不让载客。保安说,警察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只眼,就说是家里人。如果你要车,我帮你叫。原来他们已经熟成一伙了。就像看病,熟悉的医生就不会给你多开药,也不会多开检查单,轻易不会叫你住院动手术。
在一切都在向钱看的今天,已经到了无法去指责和埋怨,甚至连生气的权利都没了。有人说,“一切终将逝去,但时间不会不留痕迹地消失”,因为“人类良知的存在完全依赖时间”。而时间是什么?我们还能等多久?
2022.10.5
评论